逆水行舟,只靠传统引擎显然不够,还需新的动力。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衔接期,新动能的加速孕育显得格外重要。翻开今年我省经济一季报,在前两年出现了一些亮点和变化的基础上,新经济、新业态、新模式加速扩量、聚能,并逐渐形成一股趋势性力量——这正是支撑浙江经济转型的新动能。
新动能从何而来?浙江多年的实践里蕴藏着答案。这几年,浙江持之以恒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,不惜牺牲一时的速度,换取未来的发展空间;这几年,浙江不断创新制度供给,优化发展环境,充分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;这几年,浙江新生代的创业创新活动已被点燃,渐成燎原之势。
看新动能如何重塑经济结构,浙江已经开始引领这个故事的起承转合。
加快转型升级
转型升级这条路,浙江已走了很久。
浙江坚持以“八八战略”为总纲,稳增长、调结构并重,坚持不搞重复建设、不搞行政命令、不牺牲生态环境,一心一意抓改革、调结构、治环境、惠民生,打好“三改一拆”、“五水共治”、浙商回归等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。
我省经济一季度同比增长7.2%,尽管高于全国0.5个百分点,但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个百分点。如何看待这种回落?这与我省主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,以及企业主动去产能密切相关。
今年以来,我省环境整治继续向纵深推进。一季度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到3.2%,同比减少7.7个百分点。淘汰燃煤锅炉2298台、黄标车0.4万辆。改造旧住宅区、旧厂区、城中村1940万平方米,拆违1437万平方米。
去产能方面,一季度淘汰落后产能和严重过剩产能涉及企业近500家,整治“脏乱差”和“低小散”企业(作坊)约4000家。
对于浙江这样一个传统产业占大头的省份,转型升级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。旧产能加速淘汰,新经济的培育却不能速成。然而,只要方向正确,就不怕路远。
激发内生动力
创新驱动增强发展新动能。在我省一季度经济增长成色中,科技创新成绩显著:一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82.9亿元,同比增长8.3%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57亿元,占工业投资比重27.1%。
近年来,浙江的高新技术和服务业产业增长明显加快,得益于创新优化制度供给,搬开阻碍企业发展的“绊脚石”,企业创新成燎原之势。
特色小镇是我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、推动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选择。这些要素集聚的特色小镇,为浙江经济新常态下持续中高速发展打开了无限空间。年初我省公布了第二批42个省级特色小镇名单。2015年首批37个特色小镇发展势头良好,去年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52亿元,服务业营业收入630亿元。
近年来,我省R&D经费投入强度持续上升。一季度,我省财政科技支出同比增长18%,同比提高16.5个百分点。
政策的效应最终体现在企业的效益上。从产品层面看,我省一季度新产品研发生产得到加强,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14%,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1.1%,同比提高2.9个百分点。从技术层面看,1月至2月,全省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同比分别增长12.9%和17%。
4月初,省政府出台《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》,从8个方面降低企业成本。初步测算,将可为我省各类企业每年减轻负担1000亿元,其中直接降低企业成本500多亿元。
今年,我省还将加快规划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、钱塘江金融港湾、中心城市科技城,实施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双倍增计划。
集聚创新能量
近来,杭州再度成为全国的学习标杆。去年,杭州GDP比上年增长10.2%,时隔3年后重返两位数,并成功跻身GDP万亿元城市行列。今年一季度,杭州GDP同比增长10.3%,表现依旧亮眼。
杭州在电子支付、云计算、信息技术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机器人等领域涌现了众多专业的高科技服务商,以信息经济为主导的新经济已经成为杭州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。
一季度,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、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.1%、19.6%。新的商业及服务模式发展如雨后春笋,与互联网相连的消费端持续升温。网络约车、在线医疗、远程教育等新型服务模式极大地释放消费潜力,一季度省内居民网络消费同比增长24.3%。
新常态下,大数据产品和服务供给成为最高端供给。杭州云栖小镇引进各类涉“云”企业180余家,预计2017年产值将达到50亿元。在浙江,大数据与云产业虽然起步不久,但势头已然不可阻挡。
创业创新的力量正在源源不断汇聚。今年一季度,26.7%的从业人员选择了自主创业或与家人一起创业,其中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的有10.8%,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滴滴打车、蘑菇街、挖财、同盾科技、51信用卡等诸多知名的创业项目,均出自浙江的80后、90后之手。
因为互联网的兴起,加上发达的民营经济,以及80后、90后闪亮登场,浙江正在迎来又一个新动能不断助推经济增长的黄金年代。
(来源:浙江日报)
上一篇:传统制造型企业转型打造线上平台 差异化发展给杭企带来千万融资
下一篇:没有下一篇了